端午节的节日历史变迁
2024-07-26 12:03:48
1、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说,相传,公元前278年,秦军攻破楚国京都,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,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,于五月五日,在写下了绝笔作《怀沙》之后,抱石投汨罗江自尽。 屈原投江后,当地百姓为了寄托哀思,荡舟江河之上,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。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,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,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,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。
2、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,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,是五月五日纪念春秋时期(公元前770-前476年)的伍子胥。伍子胥自刎而死后,夫差闻言大怒,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,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。
3、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,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,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。曹娥父亲溺于江中,数日不见尸体,孝女曹娥昼夜沿江号哭。过了十七天,在五月五日也投江,五日后抱出父尸。就此传为神话,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,令度尚为之立碑,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。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。
4、端午节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,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: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,在新石器时代,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。该遗存的族属,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,史称百越族。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,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,生活于水乡,自比是龙的子孙。其生产工具,大量的还是石器,也有铲、凿等小件的青铜器。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,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,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。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,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。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,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,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,因此,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。
声明: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,所有数据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,请联系站长删除,联系邮箱:abc5566@foxmail.com。
- 上一篇:自己在家怎么做白果
- 下一篇:端午香草包放什么在里面
猜你喜欢
-
葫芦兄弟邮票发行量
阅读量:69 -
惊喜用英语怎么写
阅读量:14 -
一人之下手游怎么选角色
阅读量:42 -
志同道合的英文
阅读量:22 -
一人之下游戏碎片怎么兑换
阅读量:66 -
温哥华是哪个国家的
阅读量:19 -
守护天使英文
阅读量:8 -
新型环保建材有哪些
阅读量:38 -
天净沙秋思扩写
阅读量:23 -
天府之国英语
阅读量:46
-
阅读量:59
-
阅读量:25
-
阅读量:39
-
阅读量:41
-
阅读量:61
-
阅读量:64
-
阅读量:57
-
阅读量:5
-
阅读量:19
-
阅读量: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