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的来历
2024-08-14 11:00:35
好评回答
1、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“干支纪日法”确定的。“伏”,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,具有警示作用。庚,在天干中排列第七,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。金怕火,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,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“伏”。
2、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(指干支纪日中带有“庚”字的日子)为初伏,第四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,合起来称为三伏。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。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。
3、初伏和末伏固定是10天,中伏是不固定的,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,中伏为10天,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。所以,三伏有些年份是30天,有些年份是40天。
声明: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,所有数据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,请联系站长删除,联系邮箱:abc5566@foxmail.com。
- 上一篇:金钱菊种植方法
- 下一篇:祝愿高考成功的话简短
猜你喜欢
-
电脑电源要怎么选
阅读量:50 -
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技巧
阅读量:66 -
什么是拿奶瓶的正确姿势
阅读量:55 -
骁歌词
阅读量:44 -
李子热量
阅读量:73 -
陨落歌词
阅读量:58 -
反向奶是什么梗
阅读量:12 -
书法四体指的是哪四体
阅读量:56 -
江浙一带指的是什么地方
阅读量:90 -
黑色银行卡代表什么意思
阅读量:33
猜你喜欢
-
阅读量:70
-
阅读量:70
-
阅读量:12
-
阅读量:18
-
阅读量:76
-
阅读量:56
-
阅读量:90
-
阅读量:38
-
阅读量:65
-
阅读量: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