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仁不让的典故
2024-09-15 23:02:45
好评回答
1、当仁不让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dāng rén bù ràng,意思原指以仁为任,无所谦让;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,不推让。出自《论语·卫灵公》。
2、成语典故:“仁”,可以说是儒家学说的核心。有一次,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:“究竟何谓‘仁’?”孔子回答说:“做到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五点即可。”子张又问:“怎样做到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呢?”孔子解释说:“没有放肆的心叫恭;心地不狭窄叫宽;没有欺诈的心叫信;没有怠情的心叫敏;没有苛刻的心叫惠。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,就不能称之为人了。如果一个人承担了‘仁’的事,就要勇往直前地去做,不可有半点的谦让之心。即使老师在面前,也不必同他谦让(当仁,不让于师)。”
声明: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,所有数据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,请联系站长删除,联系邮箱:abc5566@foxmail.com。
猜你喜欢
-
恒生指数如何开户
阅读量:33 -
金融操盘手主要做什么
阅读量:70 -
贷款可以延期还款吗
阅读量:8 -
中国银行贷款利息是多少
阅读量:47 -
农业银行卡怎么换绑定手机号码
阅读量:60 -
房贷抵个税是什么意思
阅读量:48 -
中国银行手机盾是什么意思
阅读量:87 -
化石的形成过程
阅读量:66 -
芥菜营养价值
阅读量:24 -
电影素媛的真实结局
阅读量:64
猜你喜欢
-
阅读量:18
-
阅读量:14
-
阅读量:88
-
阅读量:79
-
阅读量:60
-
阅读量:22
-
阅读量:54
-
阅读量:95
-
阅读量:88
-
阅读量: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