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出自哪个典故
2024-11-15 20:08:11
1、出处: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前事之不忘,后事之师。君若弗图,则臣力不足。”
2、典故:晋出公年间,智伯是晋国的正卿,执掌晋国实际权力。因在晋定公年间中行氏、范氏叛乱而国力大耗的晋国,在智伯的治理下,国力有所回升。为了振兴晋国,重建霸业,智伯对三家大夫赵襄子、魏桓子、韩康子说:“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,后来被吴、越夺去了霸主地位。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,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,我智家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公,你们呢?”三家大夫都担心失去土地后,自家的实力会下降,都不愿献出封邑,可是三家心不齐,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晋公;魏桓子也惧怕智伯瑶的威力,也把土地、户口让了。智伯瑶又问赵襄子,赵襄子不答应,智伯回报晋出公,晋出公命令智家和韩、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。赵襄子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。张孟谈建议到晋阳(今山西太原西南)去抵抗。到了晋阳,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。张孟谈劝道:“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(hù)木做的,殿柱是用铜铸的,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。”智伯率魏、韩两家攻打晋阳,由于魏、韩不愿为智伯卖命,智伯无法取胜。晋阳被智伯水淹,围困了整整三年,由于地面积水,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,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,很多人冻饿成病,但人们誓死不投降。一天,张孟谈面见赵襄子,说:“魏、韩两家是被迫的,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,动员他们反戈联赵,共同消灭智伯。”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,连连拱手表示感谢。当天夜晚,张孟谈潜入魏、韩营中,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,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,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。到了约定的那一天,赵、魏、韩三家联合进攻,杀得智军四散逃窜,智伯被擒。从此,晋国成了赵、魏、韩三家鼎立的局面。一天,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。赵襄子急忙挽留。张孟谈说:“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,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,正因为我的功劳大,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,所以才决心离开。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。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请你让我走吧。”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。张孟谈辞去官职,退还封地,隐居到负亲丘去,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。
3、后人将“前事之不忘,后事之师”改为“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”作成语,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,以作后来的借鉴。
声明: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,所有数据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,请联系站长删除,联系邮箱:abc5566@foxmail.com。
- 上一篇:厨房下水道大粗管堵了怎么办
- 下一篇:2022年大年初四迎瑞雪
猜你喜欢
-
通脊肉和里脊肉的区别
阅读量:29 -
黄立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
阅读量:72 -
黄油的危害
阅读量:49 -
花卷的热量
阅读量:41 -
黄鸟抓包怎么用
阅读量:91 -
水果都有什么
阅读量:5 -
黄金怎样辨别真假
阅读量:85 -
铁是微量元素还是常量元素
阅读量:93 -
安化黑茶荷香茯砖功效
阅读量:42 -
黄龙海拔有多高会有高原反应吗
阅读量:63
-
阅读量:92
-
阅读量:25
-
阅读量:83
-
阅读量:80
-
阅读量:51
-
阅读量:91
-
阅读量:20
-
阅读量:42
-
阅读量:65
-
阅读量: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