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字文的来历
2024-11-16 03:34:28
1、来历:千字文,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、给事中周兴嗣编纂、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(在隋唐之前,不押韵、不对仗的文字,被称为“笔”,而非“文”)梁武帝(502—549年)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,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。全文为四字句,对仗工整,条理清晰,文采斐然。
2、创作背景: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,秦代出现的有《苍颉篇、爰历篇》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《凡将篇》贾鲂的《滂喜篇》蔡邕的《劝学篇》史游的《急就章》三国时代有《埤苍、广苍、始学篇》等,这些作品中只有《急就章》对后世产生了影响,其余影响不大《急就章》虽然是《苍颉篇》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,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,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,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《庭诰、诂幼》之类,可读性有限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《千字文》问世了。
南朝时期,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,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,每个字一张纸,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,周将其编成了有内容的韵文,这就是流传至21世纪已1400多年的《千字文》
3、影响:《千字文》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,由于涵盖了天文、地理、自然、社会、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,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,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《千字文》流传了1400多年表明,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。唐朝以后《千字文》这种形式也被人们广泛地加以采用和学习,出现了一大批以《千字文》为名的作品,如唐朝僧人义净编纂了《梵语千字文》宋人胡寅著有《叙古千字文》元人夏太和有《性理千字文》明人卓人月有《千字大人颂》吕裁之有《吕氏千字文》清人吴省兰有《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》太平天国有《御制千字诏》等等。这些所谓的《千字文》内容各异,但都以《千字文》为名,足见《千字文》影响之大。
声明: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,所有数据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,请联系站长删除,联系邮箱:abc5566@foxmail.com。
- 上一篇:帝国神话怎么创建联盟
- 下一篇:家养迎春花怎么修剪
猜你喜欢
-
藜麦怎么煮粥
阅读量:70 -
蟑螂爱吃什么
阅读量:23 -
蚕的习性
阅读量:57 -
家里鸡蛋烂了臭味怎么去除
阅读量:71 -
鱼怎么煮才好吃
阅读量:19 -
诗词典故取名男孩
阅读量:28 -
杭州区域划分
阅读量:70 -
12月份适不适合去敦煌旅游
阅读量:10 -
鱿鱼怎么煮才好吃
阅读量:38 -
如何轻松录音保存
阅读量:43
-
阅读量:88
-
阅读量:51
-
阅读量:93
-
阅读量:68
-
阅读量:26
-
阅读量:78
-
阅读量:81
-
阅读量:70
-
阅读量:5
-
阅读量: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