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
2024-11-17 20:25:17
1、录取人数增加。宋朝科举,起初是一年举行一次。英宗治平三年(1065年),定为每隔三年举行一次。到太宗时录取名额大增。
2、应试者的范围扩大。过去“工商杂类”出身的士人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。宋朝冲破了这种限制,不讲门第出身,工商杂类自可应试。到北宋末年,甚至僧道亦可应试。只要有奇才异行便可录取。科举应试者范围的扩大,无疑对选才的质量是有好处的。
3、录取程序简化。唐朝科举考试及第后,还要经过吏部考试合格才能任官。宋朝时,则一经考试录取,立即授官,简化了录用程序。因此,更能吸引士人孜孜苦读,以求闻达。
4、殿试成为定制,考试制度变为三级。宋朝为了禁止谢恩于私门,于太平兴国七年(982年)下令,禁止考生称考官为“师门”,自称“门生”,以防考官考生结成政治集团,互相标榜,有碍于中央集权。乾德六年(968年),殿试成为定式,沿袭不改。这样一来,宋朝的考试制度就由两级制增为三级制,即州试、省试、殿试。
5、限制主考官的权力。唐朝的主考官是吏部考功郎中、员外郎或礼部侍郎。宋朝的主考官则是临时差遣,年年不同,届届各异;还设有“权知贡举”即副主考官若干人,互相监督。这样,就限制了主考官的权力,以保证科举考试比较公正地录取人才。
6、考试内容的变化。北宋前期采用苏轼派的主张,大体上沿袭唐制。王安石变法,反对以诗赋取士,主张务实,进士的考试项目取消了诗赋,专考经义和时策,增设明法科。哲宗元祐时兼顾诗赋和经义两科,有诗赋进士,也有经义进士。
声明: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,所有数据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,请联系站长删除,联系邮箱:abc5566@foxmail.com。
- 上一篇:饺子放在解冻箱粘成一团咋办
- 下一篇:六神花露水可以带上飞机么亚航
猜你喜欢
-
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摘抄
阅读量:5 -
文化苦旅好段摘抄赏析
阅读量:26 -
知乎怎么开启夜间模式
阅读量:46 -
在电脑上怎么做视频剪辑
阅读量:47 -
合伙开公司的十大禁忌
阅读量:59 -
优美作文开头结尾摘抄
阅读量:20 -
五月节吃粽子的由来
阅读量:17 -
作文开头结尾摘抄
阅读量:31 -
开头结尾摘抄大全20字
阅读量:74 -
开头优美句子摘抄
阅读量:8
-
阅读量:72
-
阅读量:40
-
阅读量:45
-
阅读量:60
-
阅读量:58
-
阅读量:7
-
阅读量:10
-
阅读量:38
-
阅读量:35
-
阅读量: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