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和下西洋的特点
2024-12-08 04:44:20
郑和下西洋的特点:1、郑和下西洋的次数相当多,它虽然有二十五年,但却是分割成为了七次旅程,这在古今中外的航海历史中可称为翘楚。2、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时间比较早的活动。在郑和下西洋之前,几乎没有任何国家从事过如此大规模的航海外交活动。3、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。郑和从第一次下西洋到最后一次的下西洋,中间共经历了25年,从公元1405年到1430年。这个持续时长在当时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。
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、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,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(1405年),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(1433年),共计七次。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,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(即明代所谓“西洋”),故名。
在七次航行中,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,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,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,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,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,其中包括爪哇、苏门答腊、苏禄、彭亨、真腊、古里、暹罗、榜葛剌、阿丹、天方、左法尔、忽鲁谟斯、木骨都束等地,已知最远到达东非、红海。
经济背景
明代初期,由于朱元璋三十一年的励精图治,农业经济恢复了。在手工业方面,也有了很大的发展:矿冶、纺织、陶瓷、造纸、印刷各方面,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。此外,元末时江南地区已有相当规模的海船建造业,到明初更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官营造船业,除南京龙江宝船厂外,在苏州、松江、镇江等地均设有官厂。明初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,宋、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易的发达,对外移民的增加,所有这一切,都为郑和下“西洋”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。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,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。中国的丝织品、瓷器受到西洋诸国的欢迎,赢得了很高的声誉。而中国对不能自行生产的香料等物,也有较大的需求。
声明: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,所有数据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,请联系站长删除,联系邮箱:abc5566@foxmail.com。
猜你喜欢
-
最经典的上海本帮菜前十
阅读量:82 -
云南小吃排行榜
阅读量:87 -
云南有哪些特色美食
阅读量:88 -
北京人早餐吃什么
阅读量:87 -
河北美食排行榜
阅读量:43 -
云南特色小吃有哪些
阅读量:25 -
天津最好吃的美食街
阅读量:60 -
天津五大著名小吃街
阅读量:75 -
西安最好吃的羊肉泡馍在哪
阅读量:36 -
吉林老字号美食推荐
阅读量:68
-
阅读量:51
-
阅读量:51
-
阅读量:64
-
阅读量:40
-
阅读量:85
-
阅读量:88
-
阅读量:83
-
阅读量:75
-
阅读量:9
-
阅读量: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