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一个时辰等于几个小时
2024-12-08 10:58:35
古代一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。“时辰”是古代计时单位,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,每段叫做一个时辰,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,分别是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今天的计时单位为“小时”,一天共计二十四个小时,所以,一天等于十二个时辰等于二十四个小时,一个时辰等于二个小时。
时间的来历
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、动物生物钟和日常作息,比如鸡鸣、平旦、朝食、日中、人定等,后来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,后来也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。比如,给甲乙两字配上木、给丙丁两字配上火、给戊己两字配上给土、给庚辛两字配上金、给壬癸两个字配上水。
十二时辰制什么时候开始使用
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。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,一至三点为丑时,三至五点为寅时,依次递推。
【子时】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: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。(23时至01时)。
【丑时】鸡鸣,又名荒鸡: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。(01时至03时)。
【寅时】平旦,又称黎明、早晨、日旦等: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。(03时至05时)。
【卯时】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晓、旭日等:指太阳刚刚露脸,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。(05时至07时)。
【辰时】食时,又名早食等:古人“朝食”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,(07时至09时)。
【巳时】隅中,又名日禺等: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。(09时至11时)。
【午时】日中,又名日正、中午等:(11时至13时)。
【未时】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等:太阳偏西为日昳。(13时至15时)。
【申时】晡时,又名日铺、夕食等:(15时至17时)。
【酉时】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: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。(17时至19时)。
【戌时】黄昏,又名日夕、日暮、日晚等:此时太阳已落山,天将黑未黑。天地昏黄,万物朦胧,故称黄昏。(19时至21时)。
【亥时】人定,又名定昏等:此时夜色已深,人们已经停止活动,安歇睡眠了。人定也就是人静。(21时至23时)。
声明: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,所有数据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,请联系站长删除,联系邮箱:abc5566@foxmail.com。
- 上一篇:主簿等于现在的什么官职
- 下一篇:百岁山水源地在哪
猜你喜欢
-
体脂率怎么计算最标准
阅读量:58 -
跳绳1000下能消耗多少卡路里
阅读量:69 -
三生花和小确幸区别
阅读量:44 -
鞋子265是多少码男
阅读量:45 -
男装50码是多大号
阅读量:52 -
女士36裤子是什么码
阅读量:40 -
42 2/3是多少码
阅读量:56 -
us6.5是多少码的鞋子
阅读量:9 -
女士衣服40码是多大
阅读量:23 -
85b内衣对应尺码30几
阅读量:92
-
阅读量:90
-
阅读量:74
-
阅读量:50
-
阅读量:31
-
阅读量:96
-
阅读量:27
-
阅读量:23
-
阅读量:34
-
阅读量:89
-
阅读量: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