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科举考试是多长一次
2024-12-08 15:35:03
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。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,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,宋英宗治平三年(1066年)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。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、中央的省试与殿试。乡试第一名为“解元”,中央省试为“省元”,殿试第一名为“状元”。
考试科目有哪些
各朝科举科目都在不断变化。唐朝科举科目有秀才、明经、进士、明法(法律)、明字(文字)、明算(算学)等等。宋朝王安石变法将科举改为只设进士一科。元、明、清时期的科举也只设进士一科。清袭明制,但也开过特制(特别科),如博学鸿词科、翻译科等。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,明经,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。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,唐朝主要有时务策(策问)、墨义、口试、贴经、诗赋等,宋朝主要是经义、策问、诗赋等,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。
考试形式有哪些
墨义:墨义即笔答,考官根据古文出题,考生笔答该句古文的前人注疏或上下文。有时采取口答的形式,就称为口义。
帖经:帖经,就是考官任取经典中某一段,用纸条贴盖其中数字或数句,令考生背出来,类似现代填空考试的办法。
策问(时务策):考官就当前时务提出策问,考生书面作答。唐科举各项中,明经科取士最多。但最荣耀尊贵的,却是进士科。唐朝初期的进士科考试为“时务策”五条。时务策涉及国家现实问题,使读书人从故纸堆中爬起来,面向社会,观察、思考问题,设计解决办法。
诗赋:诗赋考试要求人有相当的历史文化知识,还要求人具有生动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,因而比帖经墨义之类要清新活泼而富于灵气。诗赋考试还可以看出考生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水平,这是为官从政的基本条件,便于在考试中区分优劣。
声明:本网站信息来自网络,所有数据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存在版权或非法内容,请联系站长删除,联系邮箱:abc5566@foxmail.com。
- 上一篇:古代科举考试前三名叫什么
- 下一篇:古代交友名人名言
猜你喜欢
-
家里有蟑螂怎么解决
阅读量:61 -
吃叶子的菜是哪些
阅读量:70 -
江西邻省有哪些
阅读量:84 -
长春都有什么区
阅读量:50 -
三亚有哪些好玩的景点
阅读量:36 -
蚕丝怎么抽丝剥茧
阅读量:81 -
论文选题怎么选
阅读量:74 -
花店怎么保存鲜花
阅读量:51 -
巧克力酱弄到衣服上怎么洗
阅读量:8 -
梅花鹿品种有哪些
阅读量:11
-
阅读量:66
-
阅读量:95
-
阅读量:81
-
阅读量:79
-
阅读量:25
-
阅读量:19
-
阅读量:62
-
阅读量:9
-
阅读量:21
-
阅读量:57